我校首次经学研讨会在期刊社隆重召开
2025年9月19-21日,我校首次经学研讨会在期刊社隆重召开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以及湖南大学等高校或科研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经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这场学术盛会由湖南大学期刊社主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敦和基金会提供支持。

会议由《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肖永明主持,他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敦和基金会支持下学报“经学研究专栏”对经学研究及学报发展的推动作用,特别致谢敦和基金会及经学研究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并指出研讨会切磋问道、以学相长的模式将为经学复兴和期刊发展注入活力。

湖南大学期刊与出版社社长李文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各位经学大家的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既可以为经学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智慧动能,也能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学研究专栏”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本次研讨会分四场讨论,围绕经学本体论、经书校勘、出土经学文献、文本考据、经学与历代政治社会的互动等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会议既有宏大的理论建构,也有精微的文本解读,既有对传统问题的重新审视,也有对新兴领域的积极开拓。其中,同济大学曾亦教授讨论了古书所见“类祭”问题。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对新出土的海昏简《齐论语·知道》首章经义进行了考证。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认为常州学派的核心特质应该是基于《公羊》学之“微言大义”与“经世致用”。中国人民大学李若晖教授关注传统经学文献与义理体系的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林存阳研究员系统探讨了张锡恭为学求志的思想取向,王豪老师重点考察了清代学术“通经明道”的价值追求。山东大学李守力研究员揭示了《周易·杂卦》卦序与互体中爻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认为经学的开端应该是孔子删定五经;潘忠伟教授从经学视角审视了曹氏“篡汉”说与“挟天予以令诸侯”说。湖南大学丁进教授探讨了郑玄《周礼》官名学问题;陈仁仁教授探讨了经学研究如何“返本”;李清良教授从经学性灵说切入,揭示了袁枚对焦循的深刻影响;陈力祥教授展开了王船山于二程朱熹对张载“形溃反原”论批判之辩正;陈岘副教授讨论了先秦至两汉的河图洛书诠释演变问题;兰甲云教授和姚锋副编审从曹元弼《孝经学》入手探讨了曹元弼的礼治思想;张海英编审和王先云、李菲老师重启礼的起源问题、提出了自然礼的新概念。会议由岳麓书院陈岘老师作了精彩的学术总结,学报副主编张海英做了大会总结,取得圆满成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供稿